雅思考试小白入门指南
2019-06-25
更新时间:2024-10-22 16:10:03作者:佚名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新加坡70%的人口是华人,但独立后华文就被废除了。李光耀:华文有劣势和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新加坡70%的人口是华人,但独立后华文就被废除了。李光耀:华文有劣势以及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新加坡周边国家都觉得这个国家可能是“第三个中国”。
新加坡华人庆祝新年
没想到,独立后,国家不仅开始“去中国化”,还废除了汉语,以英语为国语。
对此,李光耀的解释是“华人有劣势,不适合新加坡的发展”。
新加坡人口明明有很大比例的华人,那我们为什么要废除母语呢?中国人的缺点是什么?
众所周知,新加坡虽然是东南亚国家,但无论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当地华人人口都占了非常高的比例。
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的华人占总人口的75%,其余25%的人口主要是印度人和马来西亚人。很多朋友可能不明白这个概念是什么。
通俗地说,从这个数据来看,新加坡完全就是另一个中国。这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是华人。
这些华人移民早期从中国移民而来,并在当地繁衍后代。他们和中国人有着相同的习惯。他们也会说中文、使用汉字,但并不生活在同一个国家。
新加坡独立初期,大家也曾建议让华语成为国家的国语,但李总理拒绝了。新加坡独立初期,他就开始“去中国化”,实行双语政策。
当时,由于政策的执行,发生了一件引起无休止争论的事情,那就是“华侨大学”事件。
这所学校叫南洋大学。它是历史上第一所华侨大学。该校是陈留生于1953年集资500万元、钱、地创办的。
之所以创办这所学校,也是出于陈嘉庚的爱国情怀。作为一名海外华人,他始终心系中国。他回国后创办了厦门大学。
这所学校不仅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居民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建设南洋大学的钱不仅仅是陈六使一个人的成果,还有许多下层工人、农民、车夫、妓女等各行各业的无产阶级的贡献。
这些老百姓没有机会上学,所以他们想努力让子孙后代都能上学。他把自己的未来奉献给了子孙、国家,却没想到南洋大学并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
1956年,大学终于获得了合法地位,但正当其达到顶峰时,却跌入了最低点。
当时,当地华人分为两类。一个有爱国情怀,日常以中文为主要语言,另一个则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
新加坡华人春节
之所以分为两类,原因很简单。亲西方的中国人主要靠给西方人打工谋生,而亲中国的中国人已经凭实力创业了,不需要答应。其他人说英语。
1963年,李光耀通过大选就任总理。然而,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陈留生的公民身份,因为南洋大学存在的意义不符合他预期的政策。
他要推行的是推行英语教育而非华文教育的政策。此后,该大学遭到刻意打压,并于1980年被强行并入地方大学,历史上唯一的华文大学就此不复存在。
此后,他彻底进行“去中国化”,使英语成为新加坡的国语。独立初期,大家其实都建议汉语成为该国的国语。
但李光耀表示:“华文有缺点,不适合国家的发展,所以不会成为新加坡的国语。”
只是大家不明白他所说的缺点是什么。要知道,新加坡华人的比例一直保持着总人口的70%。
按理来说,在华人的国家,使用中文并没有什么错,大家也都乐意这样做。李光耀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仍然拒绝了以中文为国语的提议。
他认为语言决定经济的成败,经济决定国家的国力。因此,选择一门好的语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他还将语言政策纳入国家宪法,规定某些语言应作为官方语言,但在行政和工作中必须使用英语。
汉语不作为国语的原因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
作为东南亚国家,李光耀无法否认新加坡确实有很多华人,但同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中文永远不会成为国家的共同语言。
新加坡曾经属于马来西亚,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分离独立。然而,人的分开容易,地域的分开却很难。
虽然独立了,但新加坡仍然被马来人包围,而且该国的人口结构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了发展国家经济,新加坡居民只能说一种共同语言。
这种语言只能是英语。当时美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大多数西方国家都说英语。因此,为了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务交流,这种语言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确实成功带领国家走向繁荣,但同时,他也不否认英语的缺点。
西方学校的学生确实没有人性,而中国学校毕业的学生确实非常自信,懂得团结的力量。
由于大多数西方教师只与学生进行短暂的交流,他们无法像中国教师那样关心自己的祖国,将自己的文化和感情传递给学生。
李光耀曾任新加坡总理。他的形象在当地人心中很高,但在其他国家的人眼中,他却很矛盾。
在新加坡人眼中,李光耀36岁时带领当地居民走向独立,在他治理国家期间,他的政策帮助国家快速发展,带领人民走向繁荣。
当新加坡还是殖民地的时候,在英国殖民时期,他们没能让自己的语言成为该国的国语,但是在国家独立之后,他做到了。
虽然他总是会受到西方人的争议,甚至批评为独裁者,但他其实并不关心这些。他不需要世人的爱和尊重。
从李光耀的角度来看,他的很多政策确实拯救了新加坡,让人民走上了光明的道路。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国家。
然而,他的政策也存在一些缺陷。今天的新加坡华人对中国没有多少感情。他们一提到中国,就想到自己的种族,没有归属感。
参考:
1.光明网:《李光耀:汉语绝不可能成为新加坡的通用语言》 2015-04-05
2.凤凰网:《新加坡70%人口都是华人,为何在建国初期推行“去中国化”?》 2021-06-03
用户评论
真没想到新加坡这么重视英语!其实我也觉得在国际舞台上英 Proficiency 能打开更多机会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说法我有点不能接受,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怎么能说一废除就废除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光耀真是个厉害的人物啊,为了新加坡的未来看得太清楚了。汉语确实在国际场合略逊一筹,要融入全球化社会英语能力至关重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新加坡的决策很有远见,英语可以带来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国际交流机会。这样也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理解力增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不应该被完全忽视吧?我希望新加坡能在保留民族文化的同时发展现代语言能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小就在中文环境长大,觉得中文丰富而有韵味。虽然李光耀的决定让很多人感慨,但我相信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道路和选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汉语有劣势也太绝对了!很多国家的商业、学术领域中文都越来越重要啊。新加坡放弃汉语确实比较遗憾,毕竟华人占大部分人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知道除了李光耀,还有没有其他新加坡领导人对这个决定持不同看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语言的优劣也取决于使用场景吧!在日常生活中,中文对新加坡的新加坡华人来说更方便沟通。国际贸易领域英语占主导地位吗?我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资料。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加坡作为现代化的国家,肯定需要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学习英语的确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融入国际社会。但保留汉语文化也同样重要,毕竟这是他们的根基和传承所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教育水平和经济实力才是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习什么语言都应该围绕着这些目标进行规划和决策。新加坡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支持新加坡的决定,多元文化发展离不开语言融合和国际交流。我认为中华文化的优秀价值观也无需担心被遗忘,可以通過文學、艺术等形式传承下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汉语是新加坡华人重要的语言,但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社会,学习英语确实很有必要。这个决定体现了新加坡政府的远见和勇气。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 Singapore 的教育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重视英语教育确实能帮助年轻人获得更多未来的机遇。同时我也意识到语言不仅用于沟通,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常见,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桥梁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新加坡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和支持汉语学习,既能保留传统文化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光耀的选择或许在当时是必要的,但随着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我认为汉语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大。我相信未来,新加坡会发现多元文化的融合更有益于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一个以多元文化闻名的国家来说,语言的多样性应该是被珍惜的财富而不是被抛弃的选择。我相信,新加坡应该鼓励不同语言的交流与学习,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机会,让每一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见。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